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202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評估

202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評估


當兒童青少年遭遇各種議題,需要尋求專業心理健康專業協助,心理治療常常都是會被考慮轉介的治療選項。要怎麼評估:兒童青少年適不適合進行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呢?如何判斷轉介對象與家庭可以從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獲益呢?心理治療,不該是接到轉介或是個案自己的需求時,就不假思索直接開始進行長期心理治療;根基於英國塔維斯托克發展出來的模式,在進入精神分析取向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前,治療師會安排與個案與家庭進行五次左右的評估,在評估歷程中一起思考:不管是外在客觀環境或內在狀態,適合怎樣的治療、而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又適不適合。

 溫尼考特(1971)認為,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評估也是一種短期介入,在評估中,兒童青少年、父母與家庭,有機會開始思考並理解自己的內外在狀態,進而察覺家庭動力與兒童青少年困擾的相關性。在這一次的學術研討會,我們將從接到轉介開始,介紹與兒童與家庭進行心理治療評估的歷程。林玉華將陪大家一起思考,隨著個案不同的年齡與主述,準備並安排與兒童青少年及家長的面談,介紹心理治療評估的進行方式。魏秀年會藉由一個實際案例,介紹一個青少年心理治療評估的三次歷程,思考個案如何從初次的接觸、第二次的逐漸熟悉、以及第三次的即將告別,來初窺個案的內在世界,並依此為接下來的心理治療做出適當安排與決定。許宗蔚則會討論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工作不可忽略的與父母工作,包括評估期間也要評估父母與家庭,以及最後在評估的最後一次,如何與父母一起思考評估的發現、以及計畫後續兒童青少年治療的安排與是否可行。

 

參考書目:Rustin, M. & Quagliata, E. (Eds.) (2004). Assessment in child psychotherapy. London: Karnac Books.

 

主辦: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
時間:20201210日(星期日),9:00~16:30
地點:台北市淡江大學城區部 -D206教室 (臺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995  )

對象:跟兒童青少年及家庭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相關科系之學生等。
限額:(因報名踴躍,目前調整場地暫時不限額)

報名費用:2,500元、學生與會員2,000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u1CmRrkrWYuEzg7M7


學術研討會內容:

講師:

林玉華
臺灣臨床心理師
精神分析導向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Tavistock Centre 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認證)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兒童暨成人精神分析師

魏秀年
臺灣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Tavistock Centre 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認證

許宗蔚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Tavistock Centre 精神分析導向兒童青少年實習心理治療師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成人精神分析師

甄家明
臺灣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Tavistock Centre 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認證
Tavistock Centre 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 精神分析取向觀察研究 碩士

陳煥昭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Tavistock Centre 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認證)
Tavistock Centre 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 嬰幼兒心智健康 績優碩士

翁欣凱  臨床心理師
臺灣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Tavistock Centre 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認證
Tavistock Centre 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 精神分析取向觀察研究 碩士


課程表:


 

1210日(日)

上午

8:30 – 9:00

報到

 

9:00-9:05

開場致詞

陳煥昭

9:10-10:25

從轉介到治療評估的安排

林玉華

10:25-10:45

中場休息

 

10:45-12:00

一個心理治療評估的案例

魏秀年

12:00-13:30

午餐 暨 第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下午

13:30-14:45

評估後的回饋與後續治療的規劃

許宗蔚

14:45-15:05

中場休息

 

15:05-16:20

綜合討論

甄家明、陳煥昭、翁欣凱

16:20-16:30

閉幕致詞

林玉華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u1CmRrkrWYuEzg7M7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2023秋季課程:看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中的移情反移情

2023秋季課程:看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中的移情反移情


是否
總是有那麼一個個案特別讓人不放心,
總是有那麼一個個案會讓人覺得無法再繼續,
我們可能就這麼牽掛著,或就這麼結束了,
而沒有看見那些移情裡的暗潮洶湧,
沒有看見個案內在世界的愛恨情仇,
就此,也失去了與個案一起創造一個不同於以往經驗的可能性。


【課程內容介紹】
本課程將探討一段治療關係的開始到結束,在不同的關鍵階段,可能發生的移情與反移情,並向大師們學習解套的方法與他們的觀點。 

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除了知識理論之外,會有案例的呈現以及分組討論學員自己的個案。


【課程資訊】
*主辦: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
*時間:
 2023年11月05日(日)、11月19日(日)、12月03日(日)2024年01月07日(日)
上午10:00~12:00

*課程地點:台灣心動家族協會  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285號7樓之1
*對象:目前有正在進行中的兒童青少年個案之心理工作專業人員。
*限額:20人

*課程費用:4800元
 學生及會員優惠:4000元

*本次課程為連續性課程(總共4堂)『無法單堂課程報名』,也無錄影補課*
★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精神科醫師(含兒童青少年科醫師)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



【講師介紹】
魏秀年 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課程規劃】(共計4堂)

課程1
*日期:2023/11/05(日) 
*時間:10:00-12:00

----了解移情與反移情概念的源由與演變
『分析師的反移情不只是分析關係的一部分,也是病人的產物,是病人人格的一部分。』 ~寶拉海曼~

*參考文獻:
1.Rosenbluth, D. (1970) Transference in child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therapy, 2:4, 72-87
2.HEIMANN, P. 1950 On counter-transference Int. J.
Psychoanal. 31 :81-84

課程2
*日期:2023/11/19(日) 
*時間:10:00-12:00 

----探討治療初期的移情反移情
『 兒童接觸精神分析也如他們其他接觸新事物的經驗一樣,總是被他們的父母主導著。 』~唐納德.梅爾徹~

*參考文獻:
Meltzer,D.  (1967) ‘The gathering of transference’. Int.
The Psycho-Analytical Process, Chapter 1: 1-12; London: Karnac Books.

課程3
*日期:2023/12/03(日) 
*時間:10:00-12:00 

----探討治療中的僵局與移情
『在我的經驗中,要揭開移情的面目,我們必須考量到從過往被轉移到現在情緒防衛及客體關係, 還有所有的狀況。』~梅蘭尼.克萊恩~

*參考文獻:
1.Joseph , B. (1985) ‘Transference: the total
situation’. In Spillius , E. Bott (ed.)   Melanie Klein Today. 
Vol. 2. Mainl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 1988 .

2.Diem-Wille, Gertraud (2004) 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total situ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a borderline adolesc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Vol. 30 Issue 3, p308-329, 22p

課程4
*日期:2024/01/07(日) 
*時間:10:00-12:00 

----探討治療結束階段的移情反移情
『治療師必須在他的工作時間中保持自己的脆弱性,但不失專業。』~唐諾.伍茲.溫尼考特~

*參考文獻:
1. Wittenberg, I. (1999). Ending therap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therapy Vol.25 Issue3, pp399-356

2.Winnicott, D. W. (1960). Counter-transference. Part 3.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33, 17–21.

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

兩年四期理論系列之四:精神分析取向兒童青少年心智發展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
精神分析取向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系列講座 

兩年四期理論系列之四:精神分析取向兒童青少年心智發展


究竟是什麼因⼦讓孩⼦對⽣命有了熱情,發展出健康的好奇⼼和豐富的想像⼒以及 安全的關係?在兩年課程的總結中,我們將追本溯源,依循⼈性成長的軌跡,探討 ⼼智的誕⽣及⼈格的養成在每個發展階段的掙扎與成熟是如何發⽣的。  



【主辦】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

【日期】   2023年9⽉-2024年1⽉  共十周

【時間】週六上午9:00–10:15; 10:30–11:45
                **請注意**第四堂課的課程安排在10/21下午13:30-16:30
                因為是實體課程,無法補課,請確認悉知再報名

【對象】心理衛生相關專業人員及相關科系之學生

【地點】達文西會議室。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6號6樓

【課程內容】
閱讀⽂獻: Waddell, M. (1998, 2002). Inside Lives: psychoanalysis and the growth of the personality  

講師群簡介:(授課序)

翁欣凱  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理事

甄家明  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魏秀年  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許宗蔚 醫師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Tavistock Centre兒童暨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實習心理治療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秘書長

陳煥昭  醫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

林玉華 博士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兒童暨成人精神分析師
Tavistock認證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前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系主任

樊雪梅 博士
兒童精神分析師(IPA)
成人精神分析師(BPaS, IPA)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兒童心理治療博士(UEL & Tavistock and Portman Foundation Trust)

【課堂費用】
學員費用:15,000元
會員優惠價:12,000元(會員價僅適用於報名時已完成入會手續,並繳交會費者)
學生優惠價:12,000元  (學生報名後需要mail學生證或在學證明給主辦單位)


【課程事宜取消與退費相關事項】

1. 繳費並填寫表單後才算報名完成,未繳費者,報名資格將被取消。(若報名人數額滿將全額退費)。
2. 報名繳費後要取消者需扣除行政處理費用為報名費之5%。若退款帳戶非國泰世華銀行,則需自行負擔30元匯款手續費。
3. 9/9 開課日--課程「開課前七天內及課程進行中」,取消報名者,恕無法退費。
4. 本課程『無錄影補課』。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及個資保護,禁止學員錄音錄影。


★本學會保有隨時修改及調整活動之權利★

2023年4月9日 星期日

2023年 春季巡迴課程---打開克萊恩的玩具箱

2023年 春季巡迴課程---打開克萊恩的玩具箱


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開啟以談話與自由聯想進行成人精神分析,克萊恩(Melanie Klein)堅持,與兒童進行精神分析治療應該用一樣的原則進行,但因為兒童使用行動多於語言,所以治療師必須依據年齡調整治療方式,提供兒童個案一個物理與心理的空間,藉由一同遊戲與藝術創作的歷程,來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包括各種潛意識幻想。

在這個概念下,各個學派的兒童精神分析師在與兒童工作時,經常為小個案準備不同的玩具與繪畫工具,希望藉由遊戲與藝術歷程更貼近兒童的潛意識。在倫敦塔維斯托克(Tavistock)訓練的精神分析取向兒童心理治療,會幫每個小個案準備一個專屬玩具箱,從治療開始到結束陪著個案一起呈現、表達、理解、及修通意識與潛意識裡的經驗與幻想,

在這個半天的春季課程裡,第一節的講師將帶著一個玩具箱,介紹玩具箱會準備什麼,治療師針對不同的個案,來思考每個玩具或藝術素材,如果依據個案的年齡與發展來調整。從喬瑟夫(Betty Joseph)的經典論文「思考一個遊戲室」開始,初探利用象徵性遊戲表達的兒童心理治療,以及兒童心理治療需要的物理與心理空間。第二節課,將藉由一個實際的案例,來演示兒童心理治療運用玩具箱的歷程,以及治療師如何去思考兒童藉由象徵性遊戲的表達。

<建議閱讀文獻>:
Joseph, B. (1998). Thinking about a playroom. Journal of Child Psychotherapy, 24(3), 359-366.


【課程資訊】

日期--台北場;5月13日(六)13:20 - 16:05
地點:達文西會議室(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6號6樓)

日期---台中場:5月21日(日)9:00 – 12:00
地點: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台中市西區臺灣大道二段285號7樓之1)

日期--台北場(加場);7月8日(六)13:20 - 16:05
地點:達文西會議室(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6號6樓)

限額: 每場各20⼈

對象:兒童青少年及家庭⼯作的專業⼈員及相關科系之學⽣等。

費⽤: 1,850元。 會員及學⽣優惠 1500元。 
      (學⽣報名後需要mail學⽣證或在學證明給主辦單位)

★臨床⼼理師、諮商⼼理師、社⼯師、精神科醫師(含兒青醫師)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



【課程內容】

台北場:5月13日(六)、7月8日(六)
      13:20–14:35   介紹玩具箱、思考遊戲室
      14:50–16:05    一個兒童心理治療案例

台中場:5月21日(日)
      9:00–10:15      介紹玩具箱、思考遊戲室
     10:30–11:45     一個兒童心理治療案例


【講師介紹】

陳煥昭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
英國兒童心理治療師協會海外會員
臺北市昱捷診所診所醫師

甄家明
臺灣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英國兒童心理治療師協會海外會員
目前執業於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cgS44SDLhSueZFtZ6
台北場(加場)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Sda4nu1HKHLrZEGv6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理論與實務系列之三: 溫尼考特+當代克萊恩

2023 理論與實務系列之三:溫尼考特+當代克萊恩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

精神分析取向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系列講座


理論與實務系列之三: 溫尼考特+當代克萊恩

溫尼考特和當代克萊恩學派的分析師將古典精神分析理論精緻化,並運用於臨床工作上,讓原本難以分析的僵局得以思考與解套。本期課程是一段充滿機智與情感的學習之旅,可以一覽大師們如何描繪人類透過追尋客體所建立起的表徵世界裡,總是不斷上演著內在世界的戲碼,以及外在客體與內在幻想的交織又能如何塑造每個人獨特的命運與人格樣貌。


日期:2023年3月-2023年7月 共十周

時間:週六上午9.00–10.15; 10.30–11.45

對象:心理衛生相關專業人員及相關科系之學生等。

地點:達文西會議室。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6號6樓

費用:15000 會員/學生:12000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nEX2thJo5bxVzyWK8


日期

參考文獻

主講人

2023

3. 4

9:00-10:15 當代克萊恩總論

contemporary Kleinian

本堂課將概覽克萊恩於1960年過世後的克萊恩學派主要概念之發展,包括伊底帕斯新解、不在的客體與象徵、投射-認同、偏執分裂位置及憂鬱位置之外、潛意識幻想,等等,以及受克萊恩影響至深的分析師們在這些領域的貢獻。

 10:30-11:45 D.W. Winnicott

關於嬰兒的心智發展,從小兒科醫師到精神分析師的Winnicott提出了有別於克萊恩的觀點。在這篇文章中,Winnicott闡述了他對嬰兒剛出生時與母親仍融為一體(oneness),的看法,並強調嬰兒在與母親分離的過程中內在現實與外在現實的發展與幻想之間的關聯。 

閱讀文獻:
l   Winnicott, D.W. (1945). Primitive Emotional development. IJPA, 26:137-143 

參考文獻:
l   Winnicott, D.W. (1960). The theory of the Parent‐Infant Relationship. IJPA, 41:585‐595

樊雪梅

 

 

 

 

許宗蔚

3.11

D. W. Winnicott  9:00-10:15

過渡空間與過渡客體Winnicott重要概念之一,描述了嬰兒在幻想中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介於外在現實與內在現實之間的過渡空間,藉以逐步度過與母親分離的過程。

 閱讀文獻:
l   Winnicott, D.W. (1971)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In Playing and Reality (pp. 1-34). London: Routledge. 

參考文獻:
l   Winnicott, D.W. (1971) ‘Playing: Creative Activity and the Search for the Self’. In Playing and Reality (pp. 71-86). London: Routledge.

D. W. Winnicott  10:30-11:45

Winnicott描述嬰兒如何從早期與客體融合的狀態中,在使用客體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自體,並因而發現客體(即外在現實)的存在,進而發展出使用這個世界的能力。 

閱讀文獻:

l   Winnicott, D.W. (1968) ‘The Use of an Object and Relating through Identifications’. In Playing and Reality (pp. 115-127). London: Routledge. 

參考文獻:

l   Winnicott, D.W. (1969) ‘The Use of an Object in the Context of Moses and Monotheism’. In D.W. Winnicott, Psychoanalytic Explorations Eds. C. Winnicott, R. Shepherd, and M. Davis (pp. 240-246), London: Karnac, 1989.

許宗蔚

4. 8

Herbert A. Rosenfeld

天生的同理心和好奇心讓Rosenfeld能深入精神病患的心智和情感世界。他深信診療室中無法被突破的「僵局」,常常跟分析師無法理解病患透過負向移情所傳遞的訊息而呈現的反應有關。他主張無論患者的破壞性多麼令人難以招架,在某個地方一定有這個患者的健康部分,分析師和患者的任務是將它給找到。

 閱讀文獻:
僵局與詮釋:精神病、邊緣人格及精神官能症的精神分析治療。心靈工坊。第一章&第六章

參考文獻:

l   Rosenfeld (1964). On the Psychopathology of Narcissism a Clinical Approach. IJPA., (45):332-337
l   Rosenfeld (1971). A Clinical Approach to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Instinc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ggressive Aspects of Narcissism. IJPA., (52):169-178

林玉華

4. 22

Wilfred R. Bion

9:00-10:15

本堂課將闡述深受佛洛依德及克萊恩影響的 Bion 於治療精神分裂病患多年後,提出,人內在有精神病性人格及非精神病性人格部分,並描述這兩者之互動如何影響人心智運作功能(思考能力)。此觀點延續並拓展了克萊恩所提出的「偏執分裂位置」,對當代精神分析理論及實務貢獻極深。

 閱讀文獻

l W. Bion (1957).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sychotic from the Non-Psychotic Personalities. Int. J. Psychoanal., (38):266-275.

Wilfred R. Bion

10:30-11:45

透過分析精神分裂症病患的經驗,Bion建構出其獨特的思考理論,認為思考是一種試圖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過程,且是一種情感性的經驗,而思考能力的發展則是早期時嬰兒跟母親情感上互動的結果。Bion並進而提出涵容理論(the theory of containment),成為Bion影響當代精神分析另一重要論述。 

閱讀文獻

l   Bion, W.R. (1962) A theory of thinking, in Second Thoughts, London: Heinemann. P. 110-19

參考文獻

l   Bion, W.R. (1962)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London: Karnac.

樊雪梅

 

 

 

 

 

 

 

許宗蔚

5. 13

Hanna Segal

Segal的重要貢獻之一是開展與精神病性病人的精神分析工作。她闡述了此族群在象徵形成上的困難,對比了象徵等同與象徵形成的差異,並描述了象徵等同與病態性的投射性認同之關聯。

 閱讀文獻

l   Segal, H. (1950) ‘Som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of a Schizophren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1, pp. 268–278.
l   Segal, H. (1956) ‘Depression in the Schizophren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7, pp. 339–343.
l   Segal, H. (1957) ‘Notes on Symbol 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8, pp. 391–397.

翁欣凱

5. 27

John Steiner

Steiner 的臨床工作進一步拓展了克萊恩的投射認同、偏執分裂位置與憂鬱位置等理論。本週簡介他所提出的心智組織(Mental organisation)與精神避難所(Psychic retreat)等概念,並舉實例說明「以分析師為中心的詮釋 analyst-centered interpretation」在兒童心理治療中,如何為一些情感思考能力極為受限的兒童,提供心智發展的希望。

閱讀文獻
l   Steiner, J. 1992).Patient-centered and analyst centered interpretations: some implications of “containment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Psychoanalytic Enquiry. 14, 406-422.

甄家明

6. 10

Ron Britton

繼承自佛洛伊德與克萊恩的伊底帕斯概念,Britton繼續從臨床案例研究,探討潛意識裡的各種三角關係幻想,進一步闡述伊底帕斯情結與憂鬱位置的關聯。

 閱讀文獻
l   Britton, R. (1989). The Missing Link: Parental Sexuality in the Oedipus Complex. IJPA: (54):83-101
l   Britton, R. (1992). "The oedipal situation and the depressive position". in In R. Anderson (Ed.), Clinical lectures on Klein and Bion (pp. 34–45). Tavistock/Routledge.

陳煥昭

7. 1

 

Betty Joseph

本節課介紹 Betty Joseph 提出反移情在分析中的應用。反移情一開始被佛洛依德視作是阻礙治療的,但後來,它在病人與分析師的潛意識溝通上的重要意義漸漸被看到。

閱讀文獻

l   Joseph B. (1975). Patient who is difficult to reach. in E. Bott Spillius (ed.) Melanie Klein Today, vol. 2, Mainl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1988), 48-60
l   Joseph, B. (1985). Transference: the total situation. IJPA, 66: 47-54

魏秀年

7. 8

 

E. Bick & O'shaughnessy

本節課介紹Esther Bick O’Shaughnessy 提出的重要理論例如缺席的客體次級心理皮膚。以及她們在兒童心理治療的訓練與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閱讀文獻

        O’Shaughnessy E. (1964). The absent object. In Journal of child psychotherapy. 1:34-43
        Bick, E. (1968). The experience of the skin in early object relations. IJPA. 49:484-86

魏秀年

7. 22

 

當代克萊恩學派兒童心理治療師
Contemporary Kleinian Child Psychotherapists


倫敦Tavistock中心多年來傳承克萊恩思想,成為精神分析取向兒童心理治療的重鎮,臨床工作在此的蓬勃發展,讓從前被認為無法被治療的兒童與青少年,有了被理解、治癒的可能性。本期最後一堂課將挑選幾位指標性人物,包括Donald MeltzerIsca Wittenberg, Anne Alvarez, Gianna Williams, Magot Waddell, Lisa Miller等人,提供入門導覽,簡述這群治療師對精神分析理論與治療技巧所做出的貢獻,並分享講師們在英國受訓時與其中數人互動、被督導的第一手經驗。

l   本週無參考文獻

甄家明、

陳煥昭



講師群簡介:(授課序)

樊雪梅 博士
兒童精神分析師(IPA)
成人精神分析師(BPaS, IPA)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兒童心理治療博士(UEL & Tavistock and Portman Foundation Trust)

許宗蔚 醫師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Tavistock Centre兒童暨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實習心理治療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秘書長

林玉華 博士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兒童暨成人精神分析師
Tavistock認證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前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系主任

翁欣凱  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理事

甄家明  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陳煥昭  醫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

魏秀年  臨床心理師
英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ACP, UK)
臺灣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